1.为何今年登陆中国的台风,比往年来的更晚些?

2.“卡努”将开启新的台风活跃期吗?

3.“玲玲”变“淋淋”?!秋台风都是“狠角色”?

4.最近海洋有台风吗

14号台风即将生成_14号台风即将生成热

天气网讯 按照台风监测方面的发布的2020印度台风最新消息,由于目前孟加拉湾海水能量极其充沛,再加上季风水汽即将爆发,印度台风对中国有潜在影响。对于我国来说,南海夏季风爆发,南方多地的雨也将下得更大更猛。

卫星云图

5月11日晚,当我国华南多地正遭遇飑线带来的激烈天气袭击时,海上的情况也并不平静——从卫星云图上看,西太平洋上热带云团大量涌现,1号台风的胚胎正在发展,与此同时北印度洋热带云团也大量涌现,孟加拉湾似乎也有热带气旋即将发展的征兆。

虽然,目前北印度洋还没有出现新的风暴胚胎,但超级计算机的预测认为,随着接下来水汽和对流活动的迅速增强,一个热带气旋的出现已经是大势所趋。当然,在孟加拉湾热带气旋不叫台风,而是叫气旋风暴。虽然名字不同,但其实也就是番茄和西红柿的区别,是同一种天气系统的不同称呼,我们也可以叫它“印度台风”。

从超级计算机的预测上看,北印度洋孟加拉湾的这个“印度台风”可能在未来两天发展出风暴胚胎并迅速加强,到5月14日前后中心气压将低至993百帕,这相当于热带风暴级,这也意味着这个“印度台风”可能将在5月14日前后于孟加拉湾南部海域生成。

为何今年登陆中国的台风,比往年来的更晚些?

今年第12号台风“梅花”雷厉风行,一夜之间在浙江、上海沿海两次登陆。

台风“梅花”移动路径。中央气象台9月15日18时制作

它不仅成为今年来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,还是1949年以来,登陆浙江舟山和上海最强的台风。

包邮区人民对于它的前世,也就是2011年的“梅花”二世并不陌生。当时“梅花”二世同样直指华东地区,尽管三度爽约,最终并未登陆我国,但依然给长三角地区带来了明显风雨影响。

相比之下,今年的“梅花”四世倒是爽快,直奔长三角而来。厉害的是,它在“梅开二度”后环流依然庞大,还将在山东三登,甚至可能在辽宁四登。“梅四世”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台风?

雷厉风行

9月8日早晨,今年第12号台风“梅花”生成。诞生之初,它就被视作强劲选手,然而路径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。

“梅花”在海上稳扎稳打,一步步变强。9月11日凌晨,它加强为强台风级,台风眼清晰可见。也在当天,它的路径明显西调,随着它逐渐靠近,登陆华东地区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。

然而到了9月12日,“梅花”移动速度缓慢徘徊,深层冷水上翻,使得强度有所减弱。与此同时,第13号台风“苗柏”突然生成,虽然它身处西北太平洋深处,对我国没什么影响,但它的生成,无疑增加了海上剧情的复杂度。

9月13日凌晨,“梅花”移入温暖的东海南部海域,并在早晨5点钟重新加强为强台风级。这时的它目标更加明确,提速直奔“包邮区”而来。这下,“梅花”来势汹汹,虽然个头不大,但有着“卡姿兰大眼睛”,结构对称性较好,云系紧密厚实。

台风未至,风雨先行。受台风本体、台风北侧倒槽和冷空气结合的影响,明显降雨从9月12日就开始了。

中央气象台统计,9月12日以来,浙江中北部、上海、江苏东南部、台湾岛中北部等地累计降雨量有50~150毫米,浙江宁波、绍兴和舟山及台湾岛北部局地250~450毫米,浙江绍兴上虞、嵊州局地达542~592毫米;浙江东部、福建北部沿海、上海沿海、江苏东南部沿海、山东半岛沿海出现7~8级阵风,浙江沿海9~11级,部分岛礁达12~15级。

所到之处,狂风暴雨。9月14日晚上20时30分前后,众目睽睽之下,“梅花”在浙江舟山普陀沿海登陆,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4级,为强台风级。“梅花”一举成为今年首个登陆华东的台风,强度远超今年登陆我国的前三个台风。

随后,它加快步伐,在深夜潜入上海,于9月15日凌晨0点30分前后在奉贤沿海再次登陆,再次刷新历史纪录——成为1949年以来登陆上海的最强台风。

历时2个半小时奔袭80多公里,“梅花”中心从东南向西北横穿了整个上海,在9月15日早晨优雅离开。

尽管此时“梅花”已减弱为强热带风暴级,但它的环流形式依然完整,压力还是给到了江苏、山东、辽宁以及吉林等地。

前世今生

一般来说,台风登陆后会元气大伤,但“梅花”为何如此有个性,在登陆后还能持续深入内陆?

“主要是得益于天时、地利。”中国天气网首席气象分析师胡啸分析,“梅花”自身强度强,首次登陆时就是强台风级别。同时,它沿着华东地区海岸线北上,一半主体结构还在海上,于是一边走一边将海上的水汽源源不断输送到陆上,登陆后依然水汽充足。不仅如此,它还有小弟加油助威,第14号台风“南玛都”位于“梅花”东侧,借助“东南风”为其输送水汽。

看来一个厉害的台风背后,是多方因素的助推。

对包邮区人民而言,上一次厉害的“梅花”,可以追溯到2011年。由于台风的名字循环使用,今年的台风“梅花”严格来说是“梅花”四世,2011年的“梅花”则是“梅花”二世。

中央气象台说,当时的“梅二世”也达到了超强台风的强度,同样直指我国华东地区,人送外号“梅超风”。那时海上也很热闹,三台共舞,因此对“梅花”的路径预测,让预报员掉了不少头发。

当初预测“梅二世”会登陆我国浙江、山东、辽宁,但它三度爽约,选择在我国近海北上,最终登陆朝鲜,又称“梅花三弄”。

今年的“梅花”瞄准华东地区后倒是短刀直入,“梅开二度”后还不够,即将三登,甚至四登。

中央气象台提到,总感觉“梅四世”还残留有“梅二世”的记忆,长得像、路径像,登陆地点都比照着上次的来。

紧跟着“梅花”,今年第13号台风“苗柏”在9月12日诞生。两者跟2011年的“梅花”和“苗柏”相比,站位简直复刻了当年。尤其是“苗柏”,2011年和2022年的诞生地超级近。

至于“梅一世”和“梅三世”,并没有在台风历史上留下什么痕迹。“梅一世”诞生在2004年的隆冬,没什么作为。“梅三世”是2017年的第一个台风,也生不逢时,草草收场。

相比“梅花”一二三世,“梅花”四世的实力着实突出。

“卡努”将开启新的台风活跃期吗?

最近看新闻发现浙江地区又登陆了台风,而且有很多沿海城市都已经发布了台风橙色预警。但是细心的小伙伴却发现今年登陆中国的台风比往年来的更晚一些,为什么要这么说呢?其实有证据可循。

首先,2016年7月6号,我国沿海地区发布了海浪警报,到了7月11号第1号超强台风尼伯特登陆我国沿海城市,浙江的南部以及福建的北部沿海海域出现了超大的风浪。那个时期尼伯特的登录受到了很多的关注,还引起了风暴潮蓝色预警。

另外,2017年的1月份,代号为梅花的台风登录我国的海南东南部以及云南的南部,另外受到波及的还有西藏地区,这些地区都有中到大雨,局部地区还出现了暴雨,降水量一般达到了50毫米到90毫米之间。

其次,2019年8月份我们又一次迎来了台风,而这一次的台风比往年确实来得更晚一些。台风引起了海上出现了巨大的波浪,而且也造成了大面积的狂风和暴雨。这次的台风虽然姗姗来迟,但是来势汹汹,让很多人望而生怯。

其实,台风比往年来的更晚一些,完全是受到了海洋温度等条件的影响,而且也受到了季节的影响,才会比往年来的晚一些。但是由于水汽和海水被加温的程度不同,所以才会出现了各种各样不可控的情况。而我们的监测设备也只能监测台风来临时的强弱程度,无法影响台风的来临时间。

“玲玲”变“淋淋”?!秋台风都是“狠角色”?

今年台风生成和登陆数量已较常年偏多。截至10月14日,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共有20个台风生成,比多年平均21.5个台风偏少1.5个。目前已有8个台风(苗柏、洛克、纳沙、海棠、天鸽、帕卡、玛娃和卡努)登陆我国,比常年平均(6.6个)偏多1.4个。

不过,秋台风数量较常年明显偏少。9月1日至10月14日共生成4个台风(1717古超、1718泰利、1719杜苏芮、1720卡努),比常年同期(7.1个)偏少3.1个;此外秋台风的强度也普遍不强:上述4个秋台平均极值强度为每秒35米,比常年平均极值强度每秒42.0米偏弱。

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玲分析认为,本次即将登陆我国的“卡努”有三个明显的特点:一是影响时间长,从12日“卡努”生成到18日在北部湾减弱,“卡努”将经历长达7天的生命期;二是影响范围广,虽然“卡努”台风本体和其他南海台风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,但台风的北侧有倒槽云系和冷空气系统的共同影响,在华南、华东大部、台湾地区以及南海、琼州海峡、北部湾、台湾海峡、东海等地都将有大范围的风雨影响;三是鼎盛期登陆,“卡努”进入南海后,强度持续增强,并在鼎盛期登陆广东湛江一带沿海,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0级。

台风“卡努”也将开启新的台风活跃期。中央气象台预计,未来10天,南海及西北太平洋面还将有1~2个台风生成。

最近海洋有台风吗

今天早晨到上午,今年第13号台风“玲玲”只用了5个小时就从强台风升级为超强台风,未来它将逐渐向朝鲜半岛西部到我国辽宁省东南部一带沿海靠近,不仅将在我国黄海和东海海面掀起狂风巨浪,还将化身“淋淋”,给我国东北地区带去疾风骤雨

怎么带“秋”字的一个个都不好惹?比如秋蚊、“秋老虎”现在连台风也不例外。秋天到,秋台风如约而至,未来还将如何发展?且听小编给你分析分析——

“玲玲”是怎么变成“淋淋”的?

1

作为今年入秋以来第一个秋台风,“玲玲”可远不像它名字这么甜。

9月2日8时,第13号台风“玲玲”在南海生成,当它还是个“小姑娘”时的强度只有热带风暴级。

不久后,另一个南海热带低压于9月3日凌晨2时加强为今年第14号台风“剑鱼”,随后在越南沿海登陆,逐渐向我国海南岛南部沿海靠近。

自此,“玲玲”和“剑鱼”这两朵姐妹花开始携手影响我国,江浙沪、东北地区东部等地及东海、黄海和华东沿海等区域均有风雨影响。

来得突然,走得也挺突然。“剑鱼”4日凌晨已停止编号,风的影响减弱,但降雨还没结束。监测显示,海南岛东部、广东中东部沿海出现大雨或暴雨,广东汕头等局地大暴雨。

如今剩下“玲玲”孤军奋战,它却越战越勇。气象专家解释称,经过一个夏天的热量累积,西北太平洋洋面上整体温度较高,本身有利于台风加强。而“玲玲”自生成之后一直在海上,没有经过陆地的损耗。再加上 “剑鱼”停编之后,来自西南季风的充足水汽都被“玲玲”吸收进去,使得它越来越“胖”,强度也越来越强。

预计,“玲玲”将以每小时10-15公里的速度向偏北方向移动,即将进入东海南部,强度还将有所增强,最大强度可达超强台风级,7日早晨将进入黄海南部,以后强度逐渐减弱,并向朝鲜半岛西部到我国辽宁省东南部一带沿海靠近。

未来三天,北上的台风“玲玲”将逐渐给华东沿海、东北地区带来风雨影响。浙江、上海、江苏及东北地区等地请密切关注台风“玲玲”未来动态,做好防御工作;东海、黄海等海域需防范海上大风对航行船只和海上作业平台的不利影响,做好安全管理。另外,海南岛、广东南部等地近期强降雨频繁,累计雨量大,需防范降雨叠加效应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。

秋台风都这么犀利吗?

2

在很多人的印象里,台风是盛夏时节的特产。其实台风一年四季都有,秋台风,一般是指九月份以后生成的台风。

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室首席预报员艾婉秀告诉记者,随着季节交替,尤其是副热带高压及海温的变化,影响我国的秋台风特点包括登陆地点更偏南、更容易出现强台风等,公众需注意防范。

这是由于夏季向秋季过渡时,太阳直射点从北向南移动,造成海温偏暖。海水积攒了更多热量,提供给台风的能量也就更大,更容易出现超强台风。

进入秋季,随着副热带高压东退南移,台风路径也会逐渐偏南。主要集中在浙江以南地区,最爱登陆的省份是广东和海南。

中央气象台的数据显示,超强台风中,秋台风往往占到近一半,有时候强度还会超过夏台风。

值得注意的是,秋季冷空气活动频繁,如果秋台风与冷空气相遇,往往会“强强联手”,激发出更强的降水,造成受影响区域风力更强、降雨更多、受台风影响时间更长。

且“秋分”到“小雪”节气是我国南方晚稻抽穗扬花的成熟期,秋台风来袭,将会造成农作物严重减产或绝收,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性更强。

2013年10月7日,在福建福鼎登陆的台风“菲特”与冷空气相遇后,导致浙江余姚遭遇特大暴雨;2017年9月15日,台风“莫兰蒂”登陆厦门后,位于其台风倒槽处的江浙地区发生特大暴雨,并引发浙江遂昌滑坡泥石流灾害

今年的秋台风,该怎么盘?

3

气象部门预计,未来10天,西北太平洋还将有1至2个热带气旋生成。

“秋季前期台风比较活跃,但从预报来看,今年秋季影响我国台风总体呈现偏少的态势,登陆或明显影响我国的台风大概有2至3个,接近常年同期水平。”艾婉秀说。

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巡视员李明媚提醒,9月夏秋交替,仍是台风活跃时期,华南等地仍需做好防台工作。要知道,常年9月平均生成近5个台风,并有约1.8个台风登陆我国,且台风多登陆广东、台湾、福建和海南等地,相关部门应密切关注台风带来的暴雨和大风对沿海地区的影响,做好防台工作,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。

防范局地秋汛及其引发的地质等次生灾害。9月我国部分地区将进入秋汛期,西北地区大部、西南地区南部等地需注意防范局部暴雨洪涝及其引发的泥石流、滑坡等灾害。

此外,9月冷空气活动趋于频繁,尤其黄渤海海域大风多发,东部和南部海域还可能受到台风的影响,请提前关注天气变化,引导渔民趋利避害,保障渔业捕捞安全。

经济日报经点科学工作室出品

记者:郭静原

王者之心2点击试玩

最近海洋有台风.

今年第7号台风“灿都”(热带风暴级,英文名:CHANTHU;名字来源:柬埔寨;名字意义:一种花)于14日凌晨2时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,早晨5点钟其中心位于日本东京偏南方约1770公里的洋面上,就是北纬19.9度、东经141.9度,中心附近 最大风力有8级(18米/秒),中心最低气压为998百帕,7级风圈半径100-250公里。

目前,西北太平洋上有多个热带扰动。预计菲律宾以东洋面即将有一个台风生成,后期可能影响我国华东地区;而正在影响广东等地的热带扰动可能会在南海北部继续发展。未来十天台风活跃,华南和华东沿海需注意防范。

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气象分析师沈雨旸解释说,未来随着副高西伸,热带辐合带将更加活跃,容易生成热带扰动,它们不一定都会加强为台风,但组团到来之后将给华南和东南沿海接连带来比较强的降雨。中央气象台预计,未来几天,南海或西北太平洋面将有2~3个台风生成。其中,菲律宾以东洋面未来24~36小时内将生成一个台风,后期可能会影响华东沿海。

望纳O(∩_∩)O谢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