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为啥北方有症状比例比南方高很多?

2.极端天气气候有哪些

3.今冬首个寒潮来袭,各地的天气情况如何?

4.惠州历史上下过雪吗

广州天气异常还要多久_广州天气异常

问题一:为什么中国的雾霾越来越严重了? 最主要罪魁祸首应该是汽车,汽车夜以继日排放尾气和汽车轮胎不断拍打路面掀起扬尘铺天盖地,只要看看路上,大街小弄遍布的汽车,真的需要这么多汽车吗,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改善=车多房多?让人们生活在雾霾中的经济发展是环境恶化谈何改善。呼吁发展公共交通,限制私家车,像烟草一样征收汽车排污费用于植树,广州的空气立得到改善。什么烧烤,炒菜,工业排放,几十年前都有,对形成雾霾贡献不大。

问题二:为什么中国的雾霾越来越严重了 PM2.5的主要来源有多种。一是汽车尾气。二是道路扬尘和建筑施工扬尘。三是工厂制造出的二次污染。四是冬季取暖时燃烧煤炭低空排放的污染物。五是生物质(秸秆、木柴)的燃烧以及垃圾焚烧产生的烟尘,这也是PM2.5的重要来源。

问题三:为什么雾霾越来越严重 那是因为世人的邪*越来越重的缘故,佛教有记载的。你看网上的越来越多,女孩子露的越来越多,男女关系越来越直接,所以导致的结果,这个现象道家也解释过,称之为“天人感应”,人的心智因邪*蒙蔽而迷惑不清;天的气象也因人的心智而感应。

问题四:现在雾霾为什么这么严重啊? 1) 煤:我认为煤是当今中国雾霾的罪魁祸首。那么什么地方用煤呢?首先是发电。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及生产需要,电能消耗越来越大。那么我们的电从哪里来?依我个人的信息总结(可能不准,请电力专家指正),我国电力能源结构60%以上依靠火电,即烧煤;水电只占25%左右,核电5%,其它清洁能源如风电等总和低于10%。也就是说,我们用的电,大部分是依靠烧煤来获得的。其次,如炼钢、水泥厂、城市供暖等高能耗行业也都是依靠煤。我想我国以石油或者天然气做主要能源材料来发电、来取暖,还是微乎其微吧。而德国人认识到燃煤的高污染以后,今天已经几乎没有地方再用煤了,都改用天然气作为主要能源。

2) 城市建设:刚刚读到江亿院士的呼吁,中国应该严格控制建筑面积总量。这一点很重要。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我们的城市规划模式。方圆几百平方公里,连成一片的城市,上千万人口居住其中,这样的城市想不雾霾也难。大家知道,人类的任何活动,都是消耗氧气排除二氧化碳的过程。排除颗粒物雾霾不说,就连产生的二氧化碳在这样的城市结构中都不知道该往哪里去扩散,更何况雾霾颗粒物呢?大家可能去过很多欧洲的小镇或者乡村。在德国,一个城市方圆几十平方公里都是大城市了。如果开车,常常是一个城市,顶多走个三五公里,十来公里就开到了满眼是农田的乡村,再开十来公里就又是一片小镇或者城市。而且,除了几个大城市外(如慕尼黑、法兰克福、汉堡等),其它大部分城市,看到10层以上的高楼寥寥无几。这样的结构,给我们的城市提供了呼吸的“肺”,同时也没有了拥堵等交通问题。我想,德国的人均面积应该不比中国大,人均汽车占有率更应不比中国小,但是这里没有雾霾和令人恐怖的北京拥堵。因此,我认为,我们的城市规划理念上,过去的十几年,发生了严重的路线错误。现在纠正虽有些晚,但是在接下来的城镇化建设中,希望能够汲取一些教训。

3) 其次才是汽车尾气。这一点,可能确实我们国家的油品品质需要大大改善了。  4) *** 官员、专家经常挂在嘴边的建筑工地扬尘啦(这些扬尘都不可能是2.5微米的尺寸,远远大于此),烤羊肉串啦,我个人认为这都是胡扯,贡献微乎其微。

问题五:为什么雾霾越来越严重,但还是没有治理? 也不能说没有治理吧

毕竟现在还是有一些治理雾霾的政策的,只是这些政策要么不具体,模棱两可,要么在实际执行的时候,执行不到位。

原因嘛很复杂,简单点说,就是雾霾和经济、民生挂钩。雾霾主要来源于尾气和工业污染,尤其是工业污染时大头,大家都知道这一点,但是如果不让这些污染的工业继续做下去,就会让很多人失业,影响经济发展,尤其影响当地官员的政绩,所以,很多官员不想用心治理,有的想用心治理也是有心无力。

当然,这只是个简单的概括,背后还有很多复杂的原因。

你可以看看柴静的纪录片《苍穹之下》可以有个了解

问题六:为什么雾霾反而越来越重 雾霾天气经常发生在秋冬季,特别是供暖期间,由于煤炭使用量大幅增加,导致污染物排放量增加,加之冬季不利的气象扩散条件,导致重污染天气频发。

问题七:为什么中国雾霾严重 工业上的废气比较严重,有无法较好的排放,所以导致许多小颗粒都悬浮在空气中,形成了雾霾。

一般的防尘口罩的防护效果低,密合性差!能够进入人肺脏深处的颗粒非常微小,粒径通常在7 微米以下,对健康危害大,是导致各类尘肺病的元凶,也是防颗粒物口罩主要的防护对象。九头鹰纳米口罩是国内公认的防护利器,终结者2更牛X呢。

问题八:北京雾霾为什么越来越严重 众所周知,环境是有自净能力的。当受到污染时,在物理、化学和生物的作用下,环境可以逐步消除污染物达到自然净化的目的。例如水体,污染物排入水体后,经过自身的物理、化学与生物的叠加作用,往往能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,但如果污染超过水体自净的极限,水体便会被污染,干净水就变成了脏水。再如大气,大气的稀释、扩散、氧化等物理化学作用,能使进入大气的污染物质逐渐消失,这就是大气的自净能力。但如果污染物累积到一定数量,达到环境自净的极限,洁净的空气就变成了雾霾空气。

冰冻三尺,非一日之寒。北京雾霾不是突然出现的。2011年之前,全年雾霾仅散发于个别时期,持续时间也不长。此后,雾霾开始加剧,并一发不可收拾,形成北京非风即霾的现状。如今北京反复出现雾霾,表面看有不利气候条件这一外部因素的影响,但深层次的原因,是我国快速工业化、城镇化过程中所积累环境问题的集中显现。高耗能、高排放、重污染、产能过剩、布局不合理、能源消耗过量,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持续强化,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、污染排放量大幅增加,建筑工地遍地开花,污染控制力度不够,主要大气污染排放总量远远超过环境容量。正是由于北京及周边地区环境脆弱,无力支撑大量企业污染物排放,而冬季燃煤供暖和元宵节烟火燃放,又成临门一脚,当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落下时,大自然开始了对我们的惩罚,雾霾天数逐年增加,雾霾程度逐年恶化。如果不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、调整产业结构、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,减少雾霾、改善空气质量的目的将难以实现。

自然界具有自行净化排污的能力,但这个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。在污染物排放未超过自然界净化能力时,并不会形成雾霾,只有超过了一定限制,自然界无法消化如此多的污染物,才以雾霾的形式警告人类。这也就是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。以“积累说”解释雾霾的形成原因更为科学妥当,有利于拿出可行的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。生活中,如果仅仅关注雾霾形成因素中的污染源,就只会推出诸如限行、限产等各类限制措施。如果我们认识到,雾霾是由于污染物排放超出了自然界的净化能力才形成的,

问题九:现在的雾霾怎么这么大? 废气排放

废气排放是导致雾霾天气出现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。废气排放包括各种汽车、渣土作业车、私家车等尾气排放,也包括火力发电等工业废气的排放,包括居民使用煤、天然气的废气排放,还包括农民焚烧秸秆、稻草等农作物残留排放的废气。

2

地表植被破坏

我们都知道地表植物具有涵养水源,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作用,受到气候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,我国沙漠化的趋势明显,地表的沙漠化导致尘土飞扬,也是导致雾霾出现的一个重要因素。

3

气象变化

雾霾中的主要中的主要成分是气溶胶,气溶胶在空中的悬浮受到气象条件的影响。例如南方降雨量多的地方近年来降水越来越少,空气扬尘越来越严重,从而加剧雾霾;而华北地区近几年冬季风偏弱,“刮不走”雾霾,所以去年京津唐地区成为了我国雾霾的重灾区。

4

建筑道路扬尘

为了振兴逐显颓势的经济,全国各地都在进行基础设施的兴建,尤其是地铁、铁路、高速公路的整修,多个城市呈现一片片坑坑洼洼的景象,好似城市的补丁;再加上房地产泡沫,城市的扩张,建筑扬尘也成为了导致雾霾严重的一个重要因素。

问题十:雾霾这么严重,怎么办? 雾霾天气防护八大方法:

一、避免雾天晨练。

晨练时人体需要的氧气量增加,随着呼吸的加深,雾中的有害物质会被吸入呼吸道,从而危害健康。可以改在太阳出来后再晨练。也可以改为室内锻炼。从太阳出来的时间推算,冬天室外锻炼比较好的时间段是上午9时。

二、尽量减少外出。

当遇到浓雾天气,要尽量减少外出。如果不得不出门时,最好戴上口罩。戴口罩对于过敏性哮喘的人来说更重要,口罩可以防止一些尘螨等过敏源进入鼻腔,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。

三、患者坚持服药。

呼吸病患者和心脑血管病患者在雾天更要坚持按时服药,以免发病;并加强自我监察,注意身体的感受和反应,若有不适,及时就医。

四、多喝桐桔梗茶、桐参茶、桐桔梗颗粒和桐桔梗汤。

这些药茶可以防治雾天吸入污浊空气引起的咽部瘙痒,有润肺的良好功效。尤其是午后喝效果更好。因为清晨的雾气最浓,中午差不多就散去,人在上午吸入的灰尘杂质比较多,午后喝就能及时清肺。

五、注意调节情绪。

心理脆弱、患有心理障碍的人在这种天气里会感觉心情异常沉重,精神紧张,情绪低落,这类人群在雾天要注意情绪调节。可以在家看看喜剧类电视剧或听听相声等,要让自己高兴起来。

六、别把窗子关得太严。

家里会有厨房油烟污染、家具添加剂污染等,如不通风换气,污浊的室内空气同样会危害健康。可以选择中午阳光较充足、污染物较少的时候短时间开窗换气。

七、尽量远离马路。

上下班高峰期和晚上大型汽车进入市区这些时间段,污染物浓度最高。

八、补钙、补维D,多吃豆腐、雪梨。

鱼和豆腐都是人们日常喜欢的食物,鱼是“密集型”营养物,豆腐食药兼备,益气、补虚,钙含量也相当高。鱼中丰富的维生素D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,可将人体对钙的吸收率提高20多倍。雪梨炖百合能够达到润肺抗的效果,雾天可以多食。

希望能够帮到你

为啥北方有症状比例比南方高很多?

干旱,伏旱,梅雨,台风,泥石流,洪涝

干旱主要在西藏干旱半干旱区,在长江下游7,8月有伏旱,梅雨在江南是6月,台风是夏秋沿海地区,福建广州台湾...泥石流大概在黄土高原,四川盆地,得土质疏松有暴雨才形成......洪涝在江南,有长江下游等地区夏季泛滥.....

应该是影响经济吧影响人民生活...

还说历史,那就是唐朝期间,对土地的过度开发,其他我想不出来了.....

措施,避免是避免不了了,那么就是加紧预报,然后就是国家的宏观调空,对灾区资金政策的倾斜..提高人民素质,加强爱国等教育,以德治国,号召人民共同抗灾,众志成城,共度难关

极端天气气候有哪些

北方有症状比例比南方高很多的原因就是:我国现在感染的就是BA.5.2以及BF.7这两种,这两种都为奥密克戎变异毒株BA.5的亚分支。南方和北方的毒株并不是是同一种亚型,的致病率也存在着差异,也就是说,依旧在变异

12月22日,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感染中心举办感染性疾病论坛,张文宏就《感染与免疫研究进展》发布演讲。张文宏表示,在北方有症状的病人比例比南方高很多,上海有症状病人的比例介于北京和广州之间。

我国现在感染的就是BA.5.2以及BF.7这两种,这两种都为奥密克戎变异毒株BA.5的亚分支。南方和北方的毒株并不是是同一种亚型,的致病率也存在着差异,也就是说,依旧在变异。

现在北京、河北还有天津等我国北方的这些地区,主要感染的变异毒株为BF.7,感染阳性后出现的症状就是:发高烧、连续几天咳嗽、身体疼痛、头晕头胀头疼、喉咙痛、嗅觉味觉会有不同程度的消失、食欲不振、呕吐、腹泻等。但在南方广州,广东深圳,主要感染的变异毒株为BA.5。感染这种变异毒株后,虽然有的人上述几种症状,但症状要比北方轻很多。

前几天,我家儿子从广东回到我们河北石家庄,顺路去他姥姥家探望了姥姥,随后我和姐姐也因为疫情原因,长时间没有回到母亲那里,我们也相邀一同回到了母亲那里,不料,第2天,我们回来之后,全都中招了,都阳性了,本来儿子回来的时候,他就没有任何症状,我们都还想着不可能感染,只觉得是感冒,发烧39度 ,嗓子痛,咳嗽嗓子里面有痰,全身无力,还都感觉全身酸痛,通过电话之后,都用核酸试剂盒测了测,都并不是感冒,完完全全都是阳性,两道红线很明显。

儿子就和我分析起了感染为啥北方有症状比例比南方高很多?

1、北方今年冬天一场雪都没有下南方气候湿润,北方天气干燥。

我们北方石家庄这边今年冬天又始终没有下一场雪,刮风也好多,可以说今年冬天的天气异常的干燥,在广东气候也湿润,因为挨着大海,不像我们北方气候也特别干燥,在广东觉得皮肤不像在我们家这样干燥,儿子告诉我,湿润的空气,人的呼吸道的疾病就会相对的轻,这个差异是很明显的。

2、南方温度高,北方温度低。

儿子还告诉我,在南方气温都是在零上几度,他穿一个薄的棉袄就可以过冬,但是回家了,就要里面穿上毛衣,还要穿上厚一点的棉袄,才可以不然很冷,现在我们北方是零下6至7度,有时甚至零下10度,寒冷会使人的呼吸道黏膜变弱,降低人的免疫力,容易被感染,天气很冷,会更活跃,的活性就会越强,传染性就会更强。

总结:儿子告诉我,在广东他的小伙伴们买感冒药,连花清瘟胶囊是很好买的,但是现在回家了,买感冒药,连板蓝根,咳嗽糖浆,莲花清瘟胶囊等这些常规的药都很难买到,这也可见北方的症状比南方要高很多,同时姐姐也打来电话也告诉我,买感冒药特别的贵,有一些平时用的感冒药也都买不到了,这就证明了:北方有症状比例比南方高很多。

今冬首个寒潮来袭,各地的天气情况如何?

揭晓的2016年国内十大天气气候为:今年全国降水量为1951年以来最多;今年全球最强台风“莫兰蒂”重创厦门;超强厄尔尼诺携暴雨高温闯大江南北;“Boss级”寒潮来袭,广州家中赏雪;“暴力梅”致长江中下游全线超警;罕见龙卷风发威,重创盐城阜宁;汛期44次大范围暴雨致近百城内涝;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夏季气温创新高;“7.20”超雨重创华北多地;今年最强霾过程拉响27城重污染红色预警。

揭晓的2016年国外十大天气气候为:全球5月送别超强厄尔尼诺,拉尼娜迅速接棒;莫斯科遭遇80年来3月最大暴雪;非洲多国持续高温干旱,粮食严重短缺;北半球多地1月下旬同时遭遇寒流;美国多城遇夺命热浪,创百年最热纪录;全球最严重雾霾笼罩新德里;冬季强风暴袭击英国,泰晤士河决堤;东南亚严重旱灾,湄公河水位创新低;加拿大持续高温干旱,森林大火蔓延;法国洪水泛滥,埃菲尔铁塔“被困”。

惠州历史上下过雪吗

今年冬天首个寒潮预警来袭,会对各地造成很大的影响。

根据中央气象台的消息,从十二月十三日开始,相关部门继续发布寒潮蓝色预警:受强冷空气影响,东北地区东部、西北地区东南部、华北大部、黄淮大部、江淮大部、江汉、江南、西南地区东部、华南大部等地大部将先后降温6~8℃,其中,湖南西南部、贵州东南部、广西中北部等地部分地区降温可达10℃。降温过后最低气温0℃线将南压至贵州南部至浙江西北部一线。北方地区有4~6级、阵风7~8级的偏北风,南方地区有4~5级偏北风,江河湖面阵风可达6~7级,近海海区有6~8级、阵风9级的偏北风。

那么,面对寒潮的侵袭,我们应该如何防范?

对于个人,我们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:

1.关好门窗,固紧室外搭建物。

2.居民要注意添衣保暖,尤其是要做好老弱病人的防寒工作。

3.外出要取保暖防滑措施,当心路滑跌倒。

4.司机要取防滑措施,注意路况,听从指挥,慢速驾驶。

5.牧民应将野外牲畜赶进棚圈内喂养。

6.船舶应到避风场所避风,高空、水上等户外作业人员应停止作业。

7.处在危旧房屋内的人员要迅速撤出,尤其是遇到暴风雪时。

8.提防煤气中毒,尤其是用煤炉取暖的居民。

9.如被暴风雪围困,尽快拨打求救电话。

对于农业方面,相关从业人员要做到以下几点:

第一点,由于冷空气来时风力较大,棚架设施应注意加固,防棚架倒塌或大风掀开棚膜加重冻害,并做好温湿调控。

第二点,油菜、绿肥及低洼地段的柑橘园等应注意清沟排渍,防积水结冰加重冻害;叶菜类蔬菜可用稻草覆盖,减轻冰冻危害。

第三点,蔬菜或花卉大棚加盖草垫、双层薄膜等保温材料,提高棚内温度。

第四点,家禽家畜等养殖户做好禽畜棚舍的防寒保温工作,家禽养殖棚内还应该增加光照时间,以增加产蛋率;水产养殖池注水调温,并适当减少投饵量。

对于交通方面,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:

第一点,一定要加强监管和预警。各单位要加强应急值守,加强监管和预警,充分利用现有的监控手段,加强对寒潮大风影响水域船舶的监控,及时提醒有关涉水单位、施工企业做好防抗准备。

第二点,各级海事部门尤其要对“四客一危”船舶、运砂船、无动力船舶、施工作业船舶和锚泊船进行重点排查,严把适航关,要提醒海上渔船、养殖渔排进港避风。

总而言之,今年冬天首个寒潮预警来袭,会对全国各地的人民造成一定的影响,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。

1. 广东惠州有没有下过雪

广东惠州没有下过,韶关地区的乐昌、坪石、南雄。

还有乳源、梅州每年都会下雪。最大的时候有20公分

参考资料:

最南方我知道的就是到曲江,1996年那次 好多地方都下过,包括韶关,河源,梅州,肇庆,清远等地。

还有一些珠三角的山区,例如从化的山区(吕田一带)。惠州的博罗山。

在2004年东莞的某地都甚至出现放在室外的水结冰现象。广东的21个市中有19个都能出现气象学意义的冬天。

一般是5—40天,只有汕头和湛江没有出现过。 广东的粤北如韶关、英德曾经下过雪。

粤北地区,如韶关,清远,英德等等都下过雪的。

2. 历史上广东省有过下雪的记录吗

有。

1、广州上次下雪为1967年12月29日,从化、花都均出现雨夹雪;另外,霰曾出现两次,分别为11年1月30日在花都、1983年1月22日在从化。

2、惠州、佛山2016年1月23日也出现有气象记录以来首次下雪,东莞上一次下雪则是在1957年。

来自广州天河、越秀、海珠、番禺等区,乃至东莞、佛山、惠州等地的网友兴奋地在朋友圈“晒”南粤雪景。

扩展资料

广东的气候

广东省属于东亚季风区,从北向南分别为中亚热带、南亚热带和热带气候,是中国光、热和水最丰富的地区之一。

从北向南,年平均日照时数由不足1500小时增加到2300小时以上,年太阳总辐射量在4200-5400兆焦耳/平方米之间,年平均气温约为19℃-24℃。全省平均日照时数为1745.8小时、年平均气温22.3℃。1月平均气温约为16℃-19℃,7月平均气温约为28℃-29℃。

广东降水充沛,年平均降水量在1300~2500毫米之间,全省平均为1777毫米。降雨的空间分布基本上也呈南高北低的趋势。

受地形的影响,在有利于水汽抬升形成降水的山地迎风坡有恩平、海丰和清远3个多雨中心,年平均降水量均大于2200毫米;在背风坡的罗定盆地、兴梅盆地和沿海的雷州半岛、潮汕平原少雨区,年平均降水量小于1400毫米。

降水的年内分配不均,4-9月的汛期降水占全年的80%以上;年际变化也较大,多雨年降水量为少雨年的2倍以上。

洪涝和干旱灾害经常发生,台风的影响也较为频繁。春季的低温阴雨、秋季的寒露风和秋末至春初的寒潮和霜冻,也是广东多发的灾害性天气。

人民网-组图:时隔半个世纪 广州又下雪了

3.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淡水镇什么时候下过雪

惠州古代地方志里自明清以来都有下雪的记录。在光绪《惠州府志》的“郡事”就有降雪较详细的记载:“顺治十三年春正月,归善大雪,雪深三四寸。”据了解,古代的归善代表着如今的惠城区、惠阳区、惠东县等区域。

在1930年2月18日的 《大汉公报》上清楚记载着:“惠州每当隆冬,寒冷异常,有‘小北京’之号……雪絮纷飞,时降微雨。”另外,该报在1938年3月12日还有一则《罗浮山降瑞雪》的新闻,原来,在当年2月10日,罗浮山已经出现过一次降雪,从10日至13日,入夜以来,直吹北风,有细雨,片片雪花空中飞舞,至14日早晨更加寒冷,望向菜地,白茫茫一片,还有积雪没有融化,当时有老人说:“今年连降瑞雪,来年必定丰收。”

4. 广东下过雪吗

广东下过雪。

广东粤北山区下雪并非新鲜事,近年来的公开报道发现,从11月到次年的2月,都是广东“初雪”可能出现的时段。而在分布的地区上,清远连州、阳山、韶关的乳源、南雄等粤北山区是初雪抵粤的常见地方。如果不仅算广东的初雪,广东中部地区也有下雪的纪录。

最近一次的当属2016年初的超级寒潮,广东全省出现降雪有540个乡镇,雨夹雪有1260个乡镇,当年1月24日,广州城区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场雪,惠州、佛山同日也出现有气象记录以来首次下雪,东莞的上一次下雪则在124年前。

扩展资料:

广州真的下雪了!23日夜、24日晨,广州不少地方“噼噼”下起小冰粒,经气象部门证实其为霰之后,24日中午时分,雪终于在“老广”们的热盼中降临羊城。

来自广州天河、越秀、海珠、番禺等区,乃至东莞、佛山、惠州等地的网友兴奋地在朋友圈“晒”南粤雪景。记者24日12时许在广州海幢公园附近看到,零星小雨中,片片白雪纷飞而下,轻柔落地,朵朵小雪花落在深色衣服或者车顶上显得尤为明显。

不少市民感叹,虽然并非鹅毛大雪,但在广州目睹下雪却是人生初次体验。

对此,广州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谌志刚向南方日报确认,23日夜间到24日上午,全市普遍观测到霰;24日中午前后,市内部分地区出现了短时雨夹雪。

气象部门专家翻查历史记录发现,广州上次下雪为1967年12月29日,从化、花都均出现雨夹雪;另外,霰曾出现两次,分别为11年1月30日在花都、1983年1月22日在从化。

本次寒潮,气象部门起初预计广州仅北部山区会出现冰(霜)冻或雨夹雪,但24日广州市区出现雨夹雪,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(新中国成立以来)第一次。不仅如此,惠州、佛山同日也出现有气象记录以来首次下雪,东莞上一次下雪则是在1957年。

人民网-时隔半个世纪 广州又下雪了

5. 深圳历史上下过雪么

宋朝淳佑五年十二月(1246年初) 大雪三日,积盈尺余,炎方所未有也。

明朝永乐十三年(1415年)冬雪,梅枯死。

明朝隆庆三年(1569年)十二月 西樵山大雪,林木皆冰,二日乃解。

清朝康熙二十二年(1683年)冬大雪霜,树木全枯死。

清朝道光十五年(1835年)十二月二十二日 大雪漫天如飞絮,积地四寸余。

清朝光绪三年(1877年)十一月二十九日夜 风雨雷电雪雹并至,鱼多冰死。

清朝光绪十八年十一月十七、十八日(1893年初),大雪,平地积雪寸余。

民国18年(1929年)1月 入冬以来,天气奇暖,久不下雨。27日开始微雨不止,29日凌晨大吹北风,黎明转降微雪,天明之后,颇为寒冰。30日上午,仍降雪点,午后更寒,中央公园(在广州,当时南海县府驻广州)之梅花、红菊,铺满雪菲,均为艳白。31日晨,雪仍不已,寒度尤烈。查是晨盘福路已发现一年老乞丐冰死路边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这是历史上广州的下雪记录,历史上有深圳吗?一小渔村

6. 广州历史上下过雪么

广州地区最早于宋淳佑五年(1245)有“广州大雪三日,积盈尺余,炎方所未有”的记载。

到明弘治二年(1489)的244 年中,只有4 年(1245、1415、1488、1489)记载冬有雪(或冬大雪),记载的次数是很少的。到明嘉靖中期以后,降雪、结冰等有关寒害的记载逐渐增多。

明崇祯七年(1634)从化“春正月大雪,自四日至十日不止,山谷中有积至二三尺者”;清道光十五年(1835)广州“大雪漫天如飞絮,积地四寸余”;清光绪十八年(1892)番禺“冬十一月八日大雪”,香山“十一月二十八、九两日大雨雪,屋瓦檐溜皆满。”这些都是严寒的记载。

17世纪和19 世纪的严寒还表现在大雪南界比当今明显偏南0.5 ~ 0.8 个纬度。根据广东省气象局资料分析,自20 世纪初至80 年代,23°N 以南已无雪日。

但在历史时期23°N 以南的降雪是屡见不鲜的。

7. 广州下过雪吗

屈大均曾云:“广州有霜而无雪,然霜亦微薄不可见。”

道光《广东通志》亦云:“岭以南无雪,霜亦不常见。”广州地处亚热带,冬日无雪,是常规,但天有不测之风云,偶然飞雪,亦无足怪。

屈大均就曾咏过罗浮山的大雪,也咏过羚羊峡的积雪,道光《广东通志》多次记载了广州下雪。 唐代诗人许浑《冬日登越王台怀旧》诗有句云:“河畔雪飞扬子宅,海边花盛越王台。”

杨子,指杨孚,东汉和帝(?—105年)时人,杨子宅在珠江南岸。明黄佐《广州先贤传》说:“杨孚宅在江浒南岸,尝移洛阳松柏植宅前,隆冬飞雪盈树。

”这可能是广州下雪的最早记载,但这次下雪,既无年月,又不见当时人的记录,如作为“以诗证史”,尚欠佐证,只可作传说而已。 南宋以降,广州下雪,见诸方志及时人题咏者,有“淳佑五年(1245年)十二月广州大雪”。

戴瞡《广州通志稿》引《郡》云:“腊初,大雪三日,积盈尺余,炎方所未有也。 时经略使方大琮躬出省视,贫民与诸营疲卒,均给缗钱,以恤其寒,阖郡大悦。”

永乐十三年(1415年)冬,广州、番禺、南海“有雪,梅花枯死”。嘉靖十六年(1537年)冬,番禺、南海大雪。

万历四十六年(1618年)十二月,从化大雪三日。“时冫互阴寒甚,昼下如珠,次日如鹅毛,六日至八日乃已。

山谷之中,峰尽壁立,林皆琼挺。老父俱言从来末有也。

自是连岁大稔。”崇祯七年(1634年)从化大雪。

顺治十一年(1654年)正月十八日,广州、龙门大雪。康熙五年(1666年)十二月二十夜,广州、番禺、南海大雪。

道光十五年(1835年)十二月二十二日,广州大雪,当时居广州的东莞诗人何鲲在《乙未腊月二十一夜广州大雪》诗中描述云:“……乙未腊月廿一夜,打窗淅沥随风下,千门万户敞凌晨,青年皓首群相讶。 初疑罗浮春已催,千树万树梅花开,又疑五月木棉熟,南海庙前飞雪来。

子夜飘摇日中止,鸳瓦平沟屐没齿。儿童戏弄范以模,手掬瑶璠仙门里。

人尽冰衔在玉堂,蛎墙龙户生辉光,沉香浦冻珠成海,白云山拥玉为冈……”番禺大雪,“自是连年大熟”。南海“大雪漫天如飞絮,积地四寸余”。

龙门“寅卯刻大雪漫天,如飞絮,树屋皆白,积地三四寸,辰刻乃止”。 民国8年(1919年)正月初三,清远微雪。

民国9年(1920年)十二月初一,清远“落雪”。 由于民国以来,广州和各县志书成书年代不一,且有中断。

如《广州府志》中断100多年,各县志下限也不尽统一。暂以已见之于志书的为录,不排除有下雪而缺记载之事。

是以民国以来广州地区的降雪记录,另待专文考证。